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濟南報道
厚道儒商,向新而行。10月29日至31日,第四屆儒商大會在山東濟南舉辦。這場以儒為媒、以商求實的盛會,匯聚了來自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的468位嘉賓,舉辦了46場高規格活動,共有45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展現了山東作為投資熱土的強大吸引力。
跨越時空的對話:凝練新時代儒商精神共識
“山河與共,浩蕩儒風!”開幕式上,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成為最大亮點。借助前沿的數字人技術,子貢、張謇、陳嘉庚三位儒商典范“親臨”現場,與三位當代青年企業家展開了一場關于誠信、創新與社會價值的深度交流。這場跨越千年的思想碰撞,讓發源于齊魯大地的儒商精神,在數字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山東始終是天下儒商共同的精神家園。本屆大會以“厚道儒商、向新而行”為主題,在傳承“和合與共、誠實守信”傳統特質的基礎上,更賦予儒商精神嶄新的時代內涵。
開幕式上,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重量級嘉賓,從多元視角闡釋了儒商精神的當代價值。全球政商企交流合作聯盟執行主席潘永長指出:“儒商大會為全球商業注入了‘以人為本’的靈魂,其所倡導的‘義利統一’,為應對逆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文明范式。”
韓國希杰集團全球副總裁尹道瑄表示:“儒商精神強調的誠信為本、合作共贏,與我們的創業理念高度契合。在山東這片文化沃土上投資興業,既是商業選擇,更是文化認同。”
山東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也表示,本屆大會傳承其“和合與共、誠實守信、創新求變、義利天下”的核心特質。這十六個字,不僅是對傳統商業倫理的凝練,更是對當代企業家精神的時代詮釋。
在“儒商智匯‘家’”采訪環節,企業家們分享了他們對新時代儒商精神的創新理解。華熙生物黨委書記尹延簫提出:“我們將‘格物致知’的科學精神與‘和合共生’的產業生態相融合,這正是儒商精神在現代商業中的創新實踐。”
從泰安走出的東華軟件董事長薛向東認為,新時代儒商精神體現在“和合與共的生態觀、信立天下的價值觀、守正創新的發展觀”三個維度,為企業在數字時代行穩致遠提供了精神指引。
這些來自全球儒商精英的智慧碰撞,共同豐富和發展了儒商精神的時代內涵,讓這一傳承千年的商業文明在齊魯大地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芒。
亮眼成績單背后:山東“磁吸效應”持續升級
本屆大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45個重點簽約項目中,外資項目9個,投資總額10.1億美元;內資項目36個,投資總額345.9億元;10億元及以上的內資項目達27個,占比高達75%。
山東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已成為眾多科創青年選擇回鄉創業的關鍵原因。對任何“從0到1”的原始創新而言,最渴望的便是實現“從1到100”的產業跨越。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提到,“山東用扎實的成績不斷擦亮經濟大省的成色,夯實創新強省的根基,家鄉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人才在這里扎根。”
“山東為我們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強腦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錦表示。企業在濟南落地全資子公司,與國際醫學中心合作確定了多款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獲得多家產業基金的戰略投資。
數據印證了“山東引力”的持續升級。山東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蔡培安介紹,本屆大會嘉賓“朋友圈”顯著擴大,“境外嘉賓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較上屆增加16個國家和地區,增幅達76%。境內嘉賓覆蓋全國30個省份,中核集團、中投公司等49家央國企負責人參會,較上屆增加21家,增幅達75%,形成‘海內外聯動、全領域覆蓋’的格局。”
為讓投資者“精準找到機遇”,山東省在大會期間發布的《產業鏈招商圖譜》,全景呈現19條標志性產業鏈、979家重點企業、336家重點園區,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清晰的產業指引。
玉湖集團(香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黃向墨表示,玉湖集團經歷了25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多元化跨國投資企業,始終將“有道經營、一路善行”作為企業宗旨,體現的就是對儒家文化及儒商精神的追求。未來將加速玉湖冷鏈交易園區在魯落地,發揮在全球食材供應鏈鏈主地位,與山東農業龍頭企業深化合作,打造全國農業發展標桿。
投資主體與合作領域的拓展,彰顯出山東的開放新態。央國企、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分別貢獻了9個、9個和27個簽約項目,形成“三輪驅動”的生動局面。合作領域從高端制造拓寬至現代物流、精品旅游、時尚消費等新場景、新業態。從瑞幸咖啡的戰略合作到玉湖冷鏈的現代物流布局,一系列項目標志著山東產業生態的豐富性與包容性,印證了其作為“雙循環”戰略節點的強大吸引力。
科技先鋒集結: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優勢
“路演一結束,我就被十多家投資機構圍住了,微信加個不停,都在表達投資意向。”山東探微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宋維業,在“顛覆性技術成果推介與產業融合對接會”后分享了自己的“意外收獲”。他帶來的“高分辨眼底三維影像醫療設備”項目,將眼病診斷分辨率提升至1微米,比臨床現有裝備提升5-10倍,能有效降低早期致盲風險。
在本屆儒商大會上,像宋維業這樣的“科技先鋒”成為最耀眼的群體。數據顯示,175家參會企業來自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較上屆增加 114 家,增幅高達 180%。企業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成果,更代表著山東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生力量”。
“顛覆性技術將改變現代經濟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孫海生表示,“誰能抓住新一輪顛覆性技術并實現產業化,誰就能贏得未來競爭的主動權。”
這份遠見正在轉化為實際行動。本屆大會上,簽約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共計33個,占比超過70%。
“新華三已在煙臺建設了圖靈小鎮,以智算中心為核心,推動AI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產學研用融合創新和產業生態聚集。我們還將在山東落地‘新華三人工智能研究院’,持續投入資源,加速人工智能+行動落地。”紫光股份董事長、新華三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于英濤表示。
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認為,世界發展復雜多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快演進,以“日新”的速度擁抱變化,以“明者遠見于未萌”的進取謀事創新,是對儒商精神的新解讀、新要求,將一體推進產業向新、技術向新、機制向新和生態向新。
當全球儒商因這場盛會年復一年地聚焦山東、走進山東、投資山東,山東收獲的將不僅是眼前的投資數據,更是一個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中愈發清晰、更具韌性與活力的“新身份”。這場大會,正是山東于變局中開啟新局的生動見證,其背后是一個經濟大省邁向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與更高質量發展的堅定腳步。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