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洪軍
國慶節假期,各條戰線上總是有人放棄和親人團聚的機會,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尤其是我們的解放軍戰士為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不分晝夜,守衛在祖國的邊疆。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我從心里尊敬、感謝他們。由此我也想起自己在1970年國慶節前后的日子里,為了家鄉的發展而奮力拼搏的那些不眠之夜。
我的老家在茌平區博平鎮任何村。1968年,我16歲,中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參加集體勞動,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人民公社社員。我暗下決心,一定聽黨的話,認真學習,積極勞動,不辜負黨和老師的培養和教育,為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作貢獻。
1970年9月下旬,國慶節的腳步漸漸臨近。當時,國家除了召開例行的招待會外,還組織各界的先進代表進行游園聯歡活動。在我們農村,當時正是“三秋”大忙時節。“白露早、寒露遲,十月一種麥最適宜。”為了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種麥任務,人們每天都要起五更睡半夜,一天兩頓飯在地里吃,有時晚上還要加班運肥、撒肥,勞動任務相當繁重。雖然辛苦,可人們干勁兒十足,運肥、耕地、播種,田地里一派繁忙景象。
離國慶節還有三天時,我和一起畢業的任萬年、任明昌同學商量,怎樣以實際行動慶祝國慶節。他們說:“節日期間,隊里又不放假,只能加緊勞動唄。”那天晚上收工時,我發現生產隊的積肥不夠第二天運的了,集體糞坑里的牛糞還沒清出來,就提議夜間加班清肥。他們十分贊同,說:“咱們今天晚上加班把肥清出來,明天給大家一個驚喜。”于是我們把時間定到晚上九點以后,以免打擾鄉親們休息。
晚飯后,伙伴任萬友聽說清肥一事,也強烈要求參加。晚上九點以后,人們都已休息,我們四人就帶著鐵锨和水桶,來到生產隊的牛糞坑里干了起來。坑里有一些污水,踩在稀糞中,一陷一尺多深,臭味也很大,可我們四人誰也沒吭聲,只是埋頭刮水清肥。正當我們干得起勁兒的時候,忽然又來了四個人,一個男的三個女的,他們也沒給我們打招呼,跳到糞坑里就干了起來。慢慢地我才認出他們是濟南鐵路一中的插隊知青潘澤民、陳正一、杜玲和符靜文。對于清肥一事,我們真是不謀而合。
凌晨兩點多鐘,牛糞被我們清理干凈,全部扔到地面上。完工后我們四人緊緊握住四位知青的手,大家誰也沒有說話,只覺得一股熱流在全身沸騰。為了不讓鄉親們聽見說話聲,我們只是相互點了點頭,就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鐘聲一響,我們帶著工具去上工,只見隊長喜得合不攏嘴,逢人就問:“這是誰干的好事?”可人們都說不知道,隊長找不到人,只能連聲說:“咱村出了活雷鋒啦!”當天中午,大隊部的喇叭里傳出表揚無名英雄夜間清糞的聲音,并號召全體社員向這些無名英雄學習。我們幾個聽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隔了一天,我們幾個又發現運肥的路上,有很多被雨水沖出的浪窩和水溝,影響了人們走路和運肥,一個夜間修路的想法在心中萌生。我們四人決定再把路修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迎接國慶節。當天晚上十點后,大家揮舞鐵锨,用土把水溝和浪窩填平,再用鐵锨拍實或用腳踩實,整整干了3個小時,把南北長1.5公里的道路修補了一遍。第二天早上,隊長和社員們看到被平整好的道路,個個伸出大拇指說:“修路的這些無名英雄和前天夜里清肥的準是一伙兒。”聽到鄉親們的贊揚,我像吃了蜂蜜一樣,心里甜絲絲的,感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光榮的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如今,祖國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的生活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每當憶起1970年國慶節一起勞動的情形,我的內心仍感到非常驕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還將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