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敏 通訊員 左亞楠
重癥醫學科(ICU),被稱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在這里,心電監護儀的警報聲此起彼伏,輸液泵的指示燈晝夜不息,每一秒都關乎生命的延續。”10月12日,聊城市婦幼保健院(聊城市中心醫院)ICU護士賈夢談起自己的工作時說。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上,她用“敘事護理”搭建起與患者溝通的橋梁。
前不久,賈夢上夜班時發現1號病床的房先生輾轉難眠,愁容滿面地望著天花板。房先生是一名多發傷患者,因車禍導致多發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及脾破裂,雖已完成脾切除與回腸修補手術,但仍需病情穩定后接受骨折手術,身心雙重壓力讓他備受煎熬。
“怎么還沒睡?是不是傷口又疼了?”賈夢一輕聲問道。房先生嘆了口氣,滿是無奈:“我也想睡,可心里亂得很。好好的怎么就出了車禍?同車的人都沒事回家了,就我還躺在這里。”他頓了頓,又沮喪地補充道,“就算好了,估計以后也啥都干不了了。”
面對房先生的消極情緒,賈夢一沒有急于勸說,而是耐心傾聽,并引導他換個角度看待現狀:“您得想想,能保住性命就是最大的幸運。比起事故中不幸離世的人,咱們還有康復的機會。您剛來的時候還插著管,靠呼吸機維持生命,現在恢復得越來越好,只要堅持調理和鍛煉,肯定能好起來。”
在賈夢一的開導下,房先生的情緒逐漸平復,但仍坦言:“道理我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住胡思亂想,越焦慮越睡不著,而且白天睡多了,晚上就精神。”了解到房先生的困擾后,賈夢一給出建議:“這樣容易作息顛倒,白天得少睡。明天讓您家人帶個收音機來,聽聽節目打發時間,晚上或許就能睡好了。”
房先生聽從了建議。幾天后,賈夢一上白班時,便聽到病房里傳來評書聲——房先生正津津有味地聽《楊家將》。“你這辦法真管用!白天聽評書不無聊了,晚上也能睡踏實了。”房先生笑著向她道謝。
在ICU,先進的醫療技術能穩住患者的生命體征,卻難以驅散他們內心的恐懼與焦慮。而敘事護理,通過傾聽患者心聲、接納負面情緒、化解心理困擾,讓治療效果事半功倍。正如賈夢一所言,敘事護理并非醫療的“附加項”,而是與技術同等重要的“康復支柱”,它能幫助患者從身心“破碎”的困境中走出來,逐步完成身心“整合”,重拾康復的信心與勇氣。
2025-10-20 10:08:31
2025-10-14 09:46:12
2025-10-17 14:20:45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