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魯西平原,綠色低碳風勁吹: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多的鋼管企業更換新能源貨車進行“內倒外運”;茌平區信發集團鐵路專用線改擴建項目進展順利,項目建成后,將新增11條鐵路線路,大幅提升運輸效率和環保水平,企業物流成本也將大幅降低;聊城各縣(市、區)大街小巷上,新能源公交車安靜穿梭……“公轉鐵、油換電”,清潔運輸的大踏步前進,讓全市以“四減四增”推進的交通運輸行業大轉型進一步具象化。
重塑運輸筋骨,鋪展綠色通途。新跨越,正在發生。
頂層設計
運輸結構洗牌式變革
運輸結構的優化,關鍵在于扭轉“車輪依賴癥”。

冠州國際陸港鐵路專用線項目開工奠基儀式現場
近年來,我市持續深化公鐵等多式聯運模式應用,不斷提升鐵路貨物運輸量。按照要求,煤炭、礦石、化工原料等大宗貨物,400公里以上的長距離運輸要轉為鐵路運輸。為此,我市積極推進鐵路聯網補網,信發集團鐵路專用線、冠州國際陸港鐵路專用線項目均順利實施。魯西多式聯運綠色智慧物流樞紐改造項目成功入選2025年度山東省交通運輸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茌平區通過積極探索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模式,進一步完善三級配送體系,優化配送運力,降低空駛率,實現了快遞包裹“坐著”公交車下鄉。目前,我市加快推進申通快遞智能分揀中心建設,持續推進快遞物流進村和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各縣(市、區)均已開通農村客貨郵業務,有效推動了城鄉資源的共享、雙向流通,切實降低了農村物流貨運單耗。
公交線網布局的系統優化,也在更大范圍內引導市民綠色出行。在市主城區,兩條“夜享水城 公交專線”線路和站點的設置,有效提升了公共交通服務水平。

市民乘車體驗“夜享水城 公交專線”
公路“減負”
車輪上的綠色交通革命
在位于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大洋鋼管集團,與以往燃油貨車作為運輸主力不同,如今隨處可見的是新能源貨車。今年3月,這家日均運輸1200噸鋼管、年碳排放74.4噸的企業,投入200余萬元購置了新能源車輛。大洋鋼管總經理王洪光算了這樣一筆賬:“碳排放能減少41%,運輸成本能降低22%,一年下來能省不少錢。”
今年以來,我市加快用能結構綠色化步伐,國四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等高能耗高排放車輛加速離場,交通運輸裝備電動化替代節奏進一步加快。新能源公交車占比超過九成,新增的出租車、郵政快遞車和重卡,九成以上為新能源車輛。不僅如此,公路光伏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光伏充電站、儲能設備與交通基礎設施協同建設,實現了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陽谷縣充換電設施補短板項目成功創建國家級試點,是我市加大交通工具新能源供給的典型體現。

聊城市公交集團新能源汽車公司鳥瞰
科技筑基
低碳出行引領美好未來
7月16日,山東省交通運輸領域首筆碳普惠交易在冠縣成功落地。冠縣汽車站與赫銳德(山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議,通過蘇州碳普惠智能服務平臺,售出200噸由電動專用車替代燃油車運行產生的碳減排量,實現了全省充電碳普惠交易“零的突破”。
新能源車辦理保險難怎么辦?充電樁布局分散怎么辦?面對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唯有以創新破局,強化科技賦能,推動綠色交通發展。
近年來,我市持續開展交通運輸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多個綠色研發項目申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升級改造的聊城智慧交通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中心投用后,將全面提升行業智能化治理效能。同時,我市加快道路貨運行業能耗專項摸底排查,提升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能力,并積極探索碳排放數據共享機制,為交通運輸能耗與碳排放數據的匯聚共享提供平臺支撐。
從淘汰超標排放車輛的雷霆之舉,到縱橫交錯的“鋼鐵動脈”;從街巷穿梭的新能源公交車,到貫通城鄉的客貨郵網絡……我市以“四減四增”守護藍天底色、積攢綠色動能,扎實推進交通運輸綠色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聊城樣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低碳運輸夢想,正照進現實。
文/記者 王培源 趙宗鋒 圖/資料圖
2025-08-13 14:57:13
2025-08-13 14:51:32
2025-08-13 10:10: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