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記者見到了57歲的莘縣市民楊瑞霞。剛剛結束橫跨歐亞大陸自駕之旅的她,精神飽滿、談吐爽朗。談起107天的單人房車旅程,她眼中既有對遠方的熾熱向往,也有歷經風雨后的從容篤定。
在“不周全”的準備中出發
“國內的山山水水我基本走遍了,趁現在身體和經濟都還允許,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楊瑞霞坦言,雖然自駕足跡早已遍布全國,但單人房車旅行,才是她心中“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餓了就開火做飯,困了就停車休息,看到心儀的風景就駐足拍攝,不用遷就任何人,完全隨著自己的心意出發、停留。”這份對純粹自由的向往,成了她自駕出國旅行的最大動力。

楊瑞霞在冰島火山巖
從萌生念頭到正式啟程,楊瑞霞只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要是把困難都想透,恐怕我就沒勇氣邁出腳步了。”她笑言,自己不懂英語,對國外的網絡覆蓋、支付方式更是一無所知,可正是這份“不周全”,推著她踏上了這段不平凡的旅程。7月22日下午,楊瑞霞駕駛著精心檢修過的房車,從莘縣出發,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駛出國境,一路向西,開啟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壯闊征程。
旅途中的挑戰,遠比想象的艱巨。剛進入哈薩克斯坦,國內手機卡便瞬間失靈,她只能緊急購買當地手機卡。駛入俄羅斯境內后,更是遭遇了“信號真空”與“支付困境”的雙重考驗——Visa卡丟失,銀聯卡完全無法使用,所有交易都需現金支付;沒有網絡則意味著失去導航,打車軟件癱瘓,連依賴網絡的翻譯器也因自己不懂離線功能而形同虛設。
“那段日子,我全靠向當地人求助。當地老百姓特別熱心。”楊瑞霞的回憶里滿是溫暖,從兌換現金到搭乘公交,從尋找路線到購物詢價,每一件看似簡單的事,都離不開陌生人的伸手相助。“95%的溝通靠那臺時靈時不靈的翻譯器,剩下的就是眼神、手勢和真誠的笑容。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從不敷衍,只要覺得你還沒完全明白,就絕不會離開。”
在旅行中收獲寶貴的財富
這段旅程中,她曾因語言不通而手足無措,曾因突發狀況而心生悔意。但這一系列棘手的難題,最終都被一一化解了。“當時只覺得是遭罪,現在回頭看,每一次咬牙克服困難,都讓我變得更強大、更從容。”楊瑞霞說,旅途初期,她還會時刻鎖著車門,滿心都是陌生環境帶來的畏懼;隨著行程推進,她漸漸放下顧慮,“到后來就跟在自家周邊散步一樣自在,完全沒有了身在異鄉的疏離感。”

楊瑞霞在挪威卑爾根
107個日夜的風雨兼程,37000公里的車輪滾滾,楊瑞霞駕駛著房車穿越了23個國家,到訪了18個國家的首都。她乘輪渡往返于丹麥與冰島之間,在藍湖的氤氳水汽中感受靜謐,在冰島黑沙灘上感受大自然的神秘魅力,在大西洋海岸眺望波瀾壯闊。她沉醉于挪威峽灣的雄奇壯麗,也徜徉在荷蘭田園的靜謐畫卷。雖因時間倉促,遺憾錯過了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但這份留白,也成了她未來再出發的念想。
談及旅途最大的感觸,楊瑞霞動情不已:“這一路走來,親眼所見,沒有一個邊境口岸的規模與效率能與我們國家的相比,沒有一個首都的建設能趕上北京的日新月異。走得越遠,就越發感到,祖國的強大是我們行走在外最堅實的底氣。”而沿途各國人民的友好相待,更讓她深深體會到“世界本是一家,真誠與善意從來不分國界”。
如今,這場橫跨歐亞國家的旅行已圓滿落下帷幕,但楊瑞霞的腳步從未停歇。那些沿途的絕美風景、相遇的溫暖瞬間、克服的艱難險阻,都已沉淀為她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我的故事,也向所有人證明:只要心懷熱愛、勇敢出發,年齡從來都不是追逐夢想的阻礙,每一個心懷遠方的人,都能在自己的旅程中綻放光彩。”楊瑞霞說。
文/記者 劉曉偉 通訊員 宮琳 圖/受訪者供圖
2025-10-16 21:28:54
2025-10-16 21:28:18
2025-10-16 19:27:17
2025-10-16 19:26:45
2025-10-15 19:26:03
2025-10-15 19:25:2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