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穎 通訊員 沈潛 代傳花)記者11月12日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我市以制度創新和數字化改革為驅動,在全省率先推出污染源自動監控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量預警處置機制,實時監測全市291家企業排污情況,通過數字化升級與多級聯動監管,實現環境治理從“事后處罰”向“事前預警”轉型,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為從源頭上減少超標排放隱患,市生態環境局基于現有自動監測能力,優化升級聊城市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創新增設“總量填報、排放核算、智能預警”功能模塊,建立起以年許可排放量為基準的四級預警機制,筑牢總量管控“防火墻”。系統自動監測和統計分析全市291家企業排放數據,當年累計排放量達到年許可量的70%、80%、90%和100%以上時,分別觸發黃、橙、紅和超總量預警,實現從靜態審批到動態管理的根本轉變,全力筑牢生態環境安全防線。
“××建材企業2024/12/18至2025/12/17二氧化硫總量指標為14860千克。2024/12/18至2025/10/27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1162.2220千克,已達到總量指標的75.12%(黃色預警)”。自動監測監控系統實時追蹤企業污染物排放數據,發現企業排放總量觸發預警,實時將預警信息推送至市、縣生態環境部門及相關企業環保負責人。企業通過預警快速掌握排放動態,及時采取調整生產工藝、啟動減排措施和優化治污設施等措施。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定向幫扶指導,綜合施策嚴控排放總量。
據統計,自今年2月24日啟動預警工作以來,累計推送預警信息142條,其中黃色預警48條、橙色預警34條、紅色預警17條、超總量43條,均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處置。
“根據《關于加強聊城市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污染物排放總量預警與處置工作的通知》,我們建立起‘數據審核—線索移交—執法跟進’的閉環監管機制,依托污染物排放量預警系統,實行‘線上數據預警+線下精準執法’模式,為非現場執法監管提供技術支撐。”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局強化數據賦能執法,以預警線索指引現場執法方向,將預警企業列為重點監督幫扶對象,對超排企業進行現場核實后,依法依規處理處罰。
預警響應機制運行以來,通過實時監控、智能分析和分級預警,全市重點排污單位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同比減少2.69%,氮氧化物同比減少1.07%,化學需氧量同比減少3.65%,氨氮同比減少7.73%,總氮同比減少8%。
編后
市生態環境局推出的污染源自動監控預警處置機制,無疑為企業發展和環境治理帶來新契機。
對企業而言,這一機制是及時調整生產策略的“信號燈”。自動監測系統實時追蹤數據,企業能快速掌握排放動態,提前調整工藝、啟動減排措施,避免超標排放面臨處罰,實現綠色生產與經濟效益的平衡。
從環境治理角度看,四級預警機制和閉環監管模式,讓監管從“事后處罰”轉向“事前預警”,實現動態管理。預警信息第一時間推送,相關部門定向幫扶、精準執法,有效控制排放總量。
運行以來,多項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成效斐然。這一機制既守護了綠水青山,又助力企業綠色轉型,是環境治理與企業發展協同共進的生動實踐,期待未來持續優化,創造更多生態與經濟共贏的佳績。
2025-10-16 21:28:54
2025-10-16 21:28:18
2025-10-16 19:27:17
2025-10-16 19:26:45
2025-10-15 19:26:03
2025-10-15 19:25:2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