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大河滔滔,沃野田疇展新顏;運河悠悠,平原鄉村譜華章。“十四五”時期是聊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
五年來,聊城這顆璀璨閃耀的“兩河明珠”,以“國之大者”的政治擔當,積極探索平原特色鄉村振興聊城路徑,用實干與創新交出了一份農業提效、農村提質、農民增收的亮眼答卷,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了聊城力量。
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明年肯定還是一個好收成。”11月5日,茌平區溫陳街道金谷家庭農場負責人石林林站在種植基地旁,望著剛剛播種完小麥的一方沃土,眼里滿是豐收的希望。

茌平區溫陳街道金谷家庭農場高標準農田
這片沿黃沙性土地,結構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微生物活性低,傳統種植方式難以滿足玉米和小麥的水肥充分供應。在茌平區農業農村局的牽線下,石林林通過使用青島農業大學姜雯教授團隊研發的精準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實現了“滴水出苗、水肥按需精準供給”。相較于傳統管理方式,該技術實現畝均增產15%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并節省勞動力2—3個。“我們基地已經實現了‘噸半糧’的目標。”石林林自豪地說。
我市作為山東省“三大糧倉”之一,以“噸半糧”產能建設和高產示范田創建為引擎,扎實推動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助力建設更高水平“齊魯糧倉”。
“十四五”以來,我市建設、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89.2萬畝(1畝合666.7平方米),生產基礎條件持續提升。創新搭建農技推廣服務平臺“杜站長工作室”,帶動全市2萬余名農技人員、“土專家”“田秀才”活躍在田間地頭,推動提單產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在此基礎上,我市突出示范引領,在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上下功夫。2023年啟動“噸半糧”產能區創建,兩年累計建成“噸半糧”產能區72萬畝。積極爭取資金投入,提升糧食生產組織化規模化水平,全市引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5100余家,糧食生產托管服務比例達到80%以上。
目前,全市糧食單產從2020年的465.72公斤/畝增加到2024年的480.95公斤/畝;總產增加到58.90億公斤,增幅4.45%。
點燃促農增收“強引擎”
發展產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
10月19日,2025年中國(高唐)第七屆“鯉都杯”錦鯉大賽圓滿落幕。這場集競技、交流、文旅于一體的行業盛會,不僅展示了“水中活寶石”的靈動之美,更全面展現了高唐在產業升級與文旅融合領域的亮眼成果。

裁判給參賽錦鯉打分
目前,高唐縣共有錦鯉養殖企業45家、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處,并建成全國首個“錦鯉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站”,錦鯉年產值突破10億元。此外,高唐縣還深入挖掘錦鯉文化元素,匠心培育錦鯉相關的文創產品和特色手造近20種,走出了一條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徑。
“十四五”以來,聊城市充分發揮農業大市資源優勢,圍繞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全力保供給提產能、創特色提質量、延鏈條促融合、強科技促提升,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顯著成效。我市依托東阿阿膠、冠縣靈芝、臨清桑黃打造“聊城新三寶”,以生豬、家禽、黑毛驢、肉牛為主打造健康畜禽集群,建成全國重要的快大型白羽肉雞生產加工出口基地,并建有長江以北最大的錦鯉養殖基地、最大的加州鱸魚繁育基地。
2024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833.51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收達到1048.9億元,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元大關。目前,我市擁有國家級產業強鎮6個,省級產業強鎮、鄉村產業名品村累計分別達到47個、353個;擁有鳳祥集團、乖寶寵物食品等國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2家;擁有東阿阿膠、嘉華、鳳祥集團、乖寶寵物食品4家農業領域上市公司,鳳祥集團、乖寶寵物食品等先后入選中國農企500強,百佳食品、清源正本等7家企業創建為省級農業行業領軍企業。
打造智慧農業“新高地”
智慧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著力點,決定著現代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占地80萬平方米的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國內首個三產聯動、雙園共創,實現零碳目標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

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草莓天瀑
產業園里,草莓“種”在空中,櫻桃正在休眠,加州鱸魚暢快游弋,三者互不打擾,卻又緊密相連。草莓溫室,11項智能控制系統精準運行;櫻桃種植園,電子屏實時顯示六大環境指標;加州鱸魚養殖區,廢棄物與櫻桃、草莓廢棄枝葉制作成為新型基肥;信發集團電廠產生的廢氣同步回收,供櫻桃和草莓“光合作用”……現代農業的勃勃生機,工業反哺農業的新氣象,在這里一一呈現。
“十四五”以來,我市牢牢把握科技興農戰略定位,持續在智慧農業應用場景建設、智能裝備應用、創新平臺建設、農村電商發展等方面協同發力,推動全市智慧農業發展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冠縣國興靈芝科技示范園通過數字化、自動化技術,實現靈芝全產業鏈智慧管理,提升產量、降低成本;泰豐鴻基智慧漁業項目通過智能增氧、疾病防控、自動投喂等技術,為水產養殖提供全方位數字化支持……目前,全市已建成54個省級智慧農業應用基地。
2022年,我市成立數字農業工作專班,制定了《聊城市農業農村局關于貫徹落實〈聊城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1—2025年)〉實施方案》。
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增產、增值、增效、增收。我市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資金4.57億元,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5100余家,糧食生產服務面積達到種植面積的80%以上,服務農戶超110萬戶。設施漁業廣泛應用智能增氧、信息化疾病防控等技術,水產品質量和產量不斷提升,全市共建設工廠化養殖車間35萬平方米、循環水養殖“陸基圓池”1056個,設施漁業年產量達9000噸。
五載耕耘結碩果,“農”墨重彩繪華章。站在新起點,我市將繼續立足平原資源稟賦,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再譜鄉村全面振興宏大新篇。
文/記者 王軍豪 圖/資料圖
2025-11-14 10:18:27
2025-11-14 09:33:31
2025-11-13 14:18:14
2025-11-11 14:59:54
2025-11-10 09:19:55
2025-11-10 09:18:4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