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趙艷君
本報通訊員 王鑫
“工作時間靈活,不用出小區就能掙錢,還不耽誤給孩子做飯,日子過得比以前充實多了!”11月19日,在開發區東城街道大胡社區明珠苑小區新落成的“明珠葫蘆坊”里,居民張翠華一邊熟練加工葫蘆工藝品,一邊和同伴開心聊天。這個開在家門口的葫蘆工坊,以便捷、靈活的特點,迅速成為小區居民,尤其是帶娃主婦們歡迎的“增收新天地”。
明珠苑小區是一個以外來務工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為主的老舊小區。此前,小區內有百余名寶媽因需要照料家庭而賦閑在家,她們普遍希望通過就業補貼家用,卻苦于找不到時間靈活且離家近的工作。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大胡社區黨委在走訪摸排后,精準聚焦這一群體的急難愁盼,主動對接社會資源,聯合明珠苑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和小區靈活就業工會,引進了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場潛力的葫蘆手工藝項目。
“咱們聊城的葫蘆產業和品牌近年來越叫越響,市場前景很好。作為美術設計從業者,我深信葫蘆工藝大有可為。”“明珠葫蘆坊”主理人秦丹丹介紹,“通過與社區和小區對接,我們決定把工坊直接設在居民小區里。沒想到居民參與熱情這么高,剛開業不久就接到2萬元的訂單,這讓我們對扎根社區發展充滿信心。”
盤活閑置資源,是此次創業工坊成功落地的關鍵一步。
明珠苑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小區靈活就業工會主席王彥學介紹,小區在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后,配套活動場所利用率一直不高。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和工會一直在探索如何讓這個空間“活”起來,更好地服務居民。“針對小區靈活就業人員多的特點,我們最終確定了引進創業工坊的思路。現在,這里不僅是老人孩子學習娛樂的‘明珠家苑’,還成了小區里實實在在的‘創業站’,實現了陣地功能的提質升級。”

居民在加工葫蘆工藝品
目前,在葫蘆工坊工作的居民利用閑暇時間進行手工藝制作,日均收入約50元。“賺的錢雖不算多,但更重要的是讓居民們,尤其是居家帶孩子的婦女,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新途徑,生活更充實,精神面貌也更好了。”明珠苑小區網格長許振霞說。
小工坊,大民生。大胡社區黨委書記張鵬鵬表示,社區將總結推廣“葫蘆工坊”的成功經驗,持續優化運營模式,并計劃引入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幫助工坊進一步拓寬銷路、做大做強。未來,社區將以“明珠家苑”活動為依托,將其打造為社區創業項目孵化中心,吸引和培育更多適合居民就近就業、靈活就業的“微創業”項目,讓“家門口”就業的幸福圖景在更多小區鋪開。
2025-11-20 09:16:29
2025-11-20 09:15:27
2025-11-20 09:11:55
2025-11-19 11:16:07
2025-11-14 10:18:27
2025-11-14 09:33:31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